上周末在家里看王刚主持的《天下收藏》,纯粹是外行看热闹,为了听那一锤子下去,咣呛碎的一声,惊心动魄,扼腕叹息,虚伪的同情。
貌似这节目每回请的嘉宾都很年轻,其中却不乏行家,即使不是行家,至少也对古董有点兴趣。
我看着看着突然想起来一篇文章《李致忠先生为什么心酸?》李先生大概是说了这样的话:“20年前,有国家领导人问我,一眼就能识别出一部古书的真假和年代的人,全国有几位?我说有10位,现在大概连8个人都不到了。”总而言之古籍版本鉴定方面,已经出现严重的人才断档,一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眼看着要失传了,难怪老先生们要心酸了。
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对比。
或者,其中隐藏着值得借鉴的思路。
如果某一期《天下收藏》能够请李先生这样的古籍鉴定专家坐镇,然后邀请国内外古籍收藏家参与,做做文章的话,会不会有意思呢?其实也希望老先生们传道授业不要拘泥于形式,稍微娱乐一点、消闲一点,或许就能大众化一点。
胡思乱想,聊记一笔。

